在品牌视觉识别系统(VI)的设计过程中,视觉元素的确定是构建品牌形象的核心环节。一套完整的VI设计不仅需要具备高度的识别性和统一性,还需通过系统化的视觉语言传递品牌理念与文化内涵。以下是关于如何科学确定全套VI设计中视觉元素的解析,涵盖基础系统与应用系统的组成部分。
一、基础系统
1、标志设计
标志是VI系统的灵魂,需遵循三大原则:
①简洁性:如通过极简线条展现包容性;
②延展性:确保在不同尺寸与媒介中保持清晰度;
③寓意性:借图形表达如文化等含义。
设计过程中需进行多场景测试,包括黑白反白效果、最小适用尺寸(通常不小于1cm)等。
2、标准色彩体系
主色与辅助色的选择需基于色彩心理学与行业属性:
- 科技类品牌倾向蓝色系;
- 食品行业多用暖色调。
需严格规定Pantone色号、CMYK与RGB数值,并注明色彩应用比例(主色占比通常不低于60%)。
3、专用字体系统
包含中英文标准字与定制字体:
- 无衬线字体适合现代品牌;
- 衬线字体常见于传统文化领域。
需设计字距、行距规范,并禁止使用非授权字体。
4、辅助图形与IP形象
辅助图形能强化视觉记忆点。需设计动态延展方案,适应线上线下多媒介需求。
二、应用系统:视觉落地的执行框架
1、办公事务系统
- 名片:规定信息层级;
- 文件模板:页眉页脚标准化;
- 电子签名:统一字体与logo位置。
2、环境导视系统
- 空间标识:结合人机工程学(视认高度1.2-1.8m);
- 店招设计:考虑昼夜可视性(LED亮度建议300-500cd/m²)。
3、数字媒体规范
- 社交媒体头像:多平台适配;
- 视频角标:动态版本需注明出现时长(通常5-8秒)。
4、产品包装体系
- 信息分级:强制标识(如生产日期)需占版面10%以上;
- 材质工艺:烫金/UV等特殊效果需标注专色号。
通过上述系统化构建,品牌视觉元素既能保持高度一致性,又能灵活适应全场景传播需求。值得注意的是,VI系统需每3-5年进行诊断升级,使品牌年轻化指数提升。全套VI设计应是战略思维与美学表达的精密结合,让视觉符号成为品牌价值的无声代言。